读《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与处理》有感

读《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与处理》有感

不知不觉我已从托班升至了大班的教学工作,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进步了,同时对自己遇到的班级管理问题也有了更多的探究精神。比如班级幼儿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听指令,随意下位甚至讲话;有的幼儿喜欢故意搞破坏行为,故意伸脚绊倒别人故意在课堂上发出怪声,引起老师和其他幼儿的关注等等这些问题层出不穷,也一直困扰着我遇到这些问题时到底该怎样正确的引导幼儿呢?怎样的交流幼儿才能听进去呢?

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我觉得《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与处理》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书中的观点和处理班级问题的方式,作者通过实际的案例,加以分析,把一些深奥的理论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也让我们更有兴趣去阅读。

这本书的前言就很有意思,前言的名字叫“爱是最好的教育”。这里讲述了一位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片段,大致叙说了一位小学教师用每人都有奖励的方式方法改变了许多不爱学习的孩子。看完前言我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放在最前面,其实是让我们所以老师在解决班级管理问题时一定不要忘记“爱是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艺术,这其中不但要付出爱,还要讲究付出爱的方式。只是简单地爱,就是自然界的动物也会,但讲究方法付出的爱,则要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幼儿教育也是如此。

接着前言又讲述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答记者问时的事情。称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那些重要的东西包括分享(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礼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规则(东西要摆放整齐)、健康(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自省(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学习(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而这些就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做的重要内容的一部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喝足睡好,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心灵成长,让他们养成影响其一一生的好习惯。

前言的后段还讲述了一段古代禅师买肉的故事,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 都是好孩子,如何用一颗爱的心去科学地教育他们,使之成为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并且幸福而安康地生活在世上,这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短短的前言就通过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点。将“爱是最好的教育”精神讲述清楚后就开始告诉我们幼儿儿教师如何科学地解决班级的各种问题,为幼儿提供安全、快乐成长的空间,使其身心均获得成长,并在收获方法的同时,收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

本书共有六个专题,专题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专题二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问题及处理;专题三 幼儿园班级环境管理问题与处理;专题四 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问题与处理;专题五 幼儿园儿童不良个性问题及处理;专题六 幼儿园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处理。这六个专题都通过理论加案例加科学指导的方法书写。内容颇多,这里讲述几个印象深刻的案例分析与大家共享。

第一个案例是班级生活管理常见的问题: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怎么办?我们班就有一位幼儿从小班入园,到中班结束整整两年的时间仍处于适应阶段。我们也常常与家长交流沟通,但情况总是反反复复。书中详细讲述了这类幼儿的行为表现。

(一)、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一般会有如下表现:

  • 人园时哭闹。幼儿新人园时,最常见的不适应集体生活的表现就是哭闹。这时,他们会持续性地以哭闹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抗议,想要重新回到原来熟悉的环境中。
  • 选择性缄默。一些幼儿在人园时,对环境的不适应,表现为沉默,不说话。第三,孤单。一些幼儿在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时,他们的表现不是哭闹,而是不合群,体现在做事孤单,不愿意与其他幼儿相处。

第四,过度依恋。这也是幼儿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一种排解方法。

第五,懒惰。幼儿会用懒惰的行为拒绝集体生活。

(二)、那么造成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离性焦虑。这里提到心理专家约翰.鲍尔比把幼儿的分离性焦虑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反抗阶段——号啕大哭、 又踢又闹;然后是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轻,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最后是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地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亲人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那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家庭的因素是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对于集体生活适应快慢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 ,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生病等问题。

第二,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相关是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另一个原因。研究表明,在人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解决方法

面对幼儿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现象,教师应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入手,分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管理。

1.与家长沟通,进行科学指导

面对幼儿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现象,爱子心切的家长往往会在教室外面流连忘返,有的家长甚至看到孩子伤心自己也潸然泪下,更有家长请假在窗外看着孩子。实际上,幼儿刚入园哭闹很正常,这是一种直接的情绪表现。家长的不忍心往往会带给孩子负面作用,不利于孩子人园过渡期的适应。因此,教师要与家长沟通,给予以下的指导:

第一,要让家长与孩子正面沟通。家长不要在见到幼儿时,对幼儿说“老师对你好吗?”“吃饱了没有啊?”“老师抱你了吗?”这样的问题。须知,这样的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对幼儿园的不适应,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幼儿园真好玩,告诉我你今天玩了什么好吗?”“你现在有了那么多好朋友,妈妈真高兴。”“ 幼儿园能让宝宝学本领,回家后宝宝也教妈妈好吗?”这是因为,孩子通常都会受到语言的暗示,只有这样正面的引导,才会让孩子对园所更加感兴趣,感觉幼儿园像家,老师像妈妈,从情绪上孩子会接受幼儿园,不会造成对园所的恐惧,对陌生感的恐惧。

第二,全家统一口径。关于幼儿过集体生活的想法,全家必须统一口径。在孩子人园初期,家中的所有家长必须考虑到这对孩子是否可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统一口径,不让孩子找到不去过集体生活的救兵。因此,幼儿的父母要与祖父母沟通,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这对幼儿适应集体生活非常重要。

第三,为幼儿减压。家长要让孩子放松心情,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尽管入园是指孩子入园,但事实上孩子是没有经验的,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怎样的情景,所以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往往一些家长会根据经验判断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中肯定会受不了,家长千万不要将这种顾虑造成的焦虑感传导给孩子,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相反,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

第四,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家长要多多教给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技巧,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助于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所需要注意的礼节,教给他倾听以及与人谈话的技巧,要他学习一些交友的技巧、注意交友的原则,教给他学会幽默和赞美他人,等等。当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很快得到他人的好感与认可,很快就交上新的朋友时,他也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了。

2.分析情况,对症下药

幼儿的个性不同,在不适应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也不同,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和表现,细心观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用爱消除不安心理。针对幼儿因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老师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 有针对性地教育。幼儿入园后,教师应以行动和语言满足他们情绪上的需要,用爱尽快消除他们的不安心理。老师可以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蹲下来同他们轻声说话,甚至亲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渐渐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

第二,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针对哭闹比较厉害的幼儿,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后,让家长中午把幼儿接回家,缩短幼儿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淡化分离痛苦,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三,允许幼儿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来在家里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很大,现在要约束自己,幼儿就有很大的不适应,从而就哭闹得更厉害。为了确保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入园初期,可以对幼儿不必一下子提出许多规范要求。而是允许幼儿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等他们情绪平稳后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通过这样的方法,幼儿们慢慢地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现象很快减少了,并且对老师也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第四,创造一个赏识的环境。给幼儿发“小红花”“ 五角星”等小奖品,使幼儿依恋幼儿园。教师对新人园幼儿的微小进步,除给予表扬、鼓励外,并适时奖励小红花等物质奖品,运用这种有形的奖励办法增强幼儿的荣誉感;鼓励幼儿为得到小红花而努力,教师要在每一天、每位幼儿的身 上努力挖掘闪光点,因此每一位孩子 都能够得到奖品,假如明天还想得到奖品的话,教师会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从而激励他进一步努力。

第五,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第六,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接着再来分享一个案列,也是每个班级都有的问题:幼儿胆小怎么办?

  • 、导致幼儿胆小的原因?

幼儿胆量的大小是遗传、环境及教育等诸因素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其一,先天适应能力差。这类孩子从小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接触人若勉强适应,则过程也很艰难而缓慢,不爱活动,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缺乏热情。其二,后天抚养教育不当。有的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过分迁就孩子,使孩子本该在年幼时体验和学习到的内容被父母的“爱心帮助”扭曲了。

还来不及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孩子,一旦真正面对外面的世界,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难免会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和退缩的行为,他们不能和难以适应新环境,以致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

  • 解决方法

现实告诉我们,胆子大、外向、健谈、善于适应新环境的人比胆小、内向、退缩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了幼儿的未来,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借助多种方法,改变胆量过小的幼儿的不良个性。

1.与家长沟通,共同改变孩子

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尽量在家中做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精神,改变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让孩子甩开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杖”,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同  时,教师还要让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及时鼓励,但不过度夸奖。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要从发现他们的优点人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

教师要引导家长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有时孩子面临一些他们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等,家长若不及时排解和疏导,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应及时根据情况找孩子谈心,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消除顾虑,并鼓励他们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

2.观察幼儿在园内的活动,给予及时鼓励

对于胆小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班级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并抓住其优点及时予以鼓励;教师还要鼓励别的小朋友和这类幼儿交朋友,借助于游戏的方式,也让此类幼儿自己找朋友。在游戏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幼儿对班级的活动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朋友,进而主动融入集体中。

这本书中提到的班级管理问题及处理主要还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案例也十分丰富,这里我向大家分享了两个案例,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当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当然,班级管理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家长工作问题、班级教师相处问题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