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游戏促进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运用情境游戏促进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摘要:
      《指南》中提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3—4岁是儿童手部动作的发展关键期之一,手部动作的发展代表了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状态是否良好。尤其是手脑关联性极强,手部动作发育好的幼儿,大脑皮层更加活络,对于幼儿的智力提升帮助很大。可是,小班幼儿在家长的眼里年龄小,觉得他们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总是会一手包揽,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在家长过分的关心和包办代替下形成了依赖习惯,手部动作的经验不足,常常在活动中放弃手工操作活动,影响孩子的健康与社会性发展。于是,我们创造条件和机会,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情境游戏《动物餐厅》、《兔宝宝拾果子》、《森林大聚会》等系列分阶段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愉悦地学习手部肌肉练习,为促进幼儿手部肌肉协调发展开展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小班  情境游戏  手部动作  灵活 
一、家访调查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
       开学前,我们深入到各个家庭中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与幼儿进行阅读、游戏、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幼儿处于高度保护、喂养状态,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小。我们鼓励家长敢于放手,尝试让幼儿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访结束后,我们对以上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班级幼儿总数为25人,以下是统计结果:
生活自理能力项目 人数(人) 占比(%)
能正确使用勺子自主进餐 10人 40%
自己穿脱鞋袜 5人 20%
自己穿脱衣服 12人 48%
自己擦嘴巴、擦鼻涕 8人 32%
      为什么家长包办代替多、幼儿自主动手机会少?我们初步分析初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什么都不会,咀嚼能力差,不具备主动握勺进餐、独立穿脱衣物的能力;
2、家庭思想意识不统一。祖辈大多宠溺幼儿,凡事都会优先替他们办好,父母想鼓励幼儿动手时发现无事可做,幼儿也就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这种照顾,缺少小手动作训练的机会。
3、对于枯燥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不感兴趣。幼儿在家进行扣纽扣、穿衣服的活动时,没有游戏情境,缺乏趣味性,幼儿不乐意参与训练。
二、寻找适合班级幼儿手部动作游戏
1、寻找依据,确定方向
       根据《江苏省小班家长教养手册》中幼儿发展参考指标项目中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兴趣的要求:
       生活方面——会用勺吃饭、喝汤、用水杯喝水;会剥开口的果皮,能从食物中剔除果核及不可食用的部分;
      学习兴趣方面——喜欢欣赏好看的艺术作品,会用画、剪、撕、捏、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感知玩具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明显不同。
      以上信息为我们提供了筛选多样小游戏的理论依据和发展目标。如何在游戏的种类中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呢?我们通过审议确定情境性游戏为发展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协调发展的媒介,游戏主题为孩子喜欢的动物、植物类型,此策略不但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还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2、创设情境,幼儿学习。
      小班幼儿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因此教师根据幼儿情绪表达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幼儿参与其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
      针对本班幼儿情况我们将户外游戏、区域游戏和生活游戏相结合设定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兔宝宝拾果子、森林大聚会游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观察不断进行调整,由大到小,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发展幼儿手部的动作。
3、潜心观察,分层训练。
       游戏选定创设后,需要教师细心去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变化,如:班级幼儿是否乐意去参与此项游戏?在幼儿的游戏操作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在实践操作中,幼儿已达到一定的预设目标,游戏内容是否需要调整?……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游戏案例中细心的去观察记录,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中的有趣之处,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能力发展及时去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从而达到情境游戏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情境游戏分阶段的实施观察记录分析。
1、运用“揉、捏、团、拾”废旧报纸创设——“兔宝宝拾果子”体育情境游戏。
        第一阶段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将废旧报纸团成球,在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使用整个手部力量将报纸用“揉、捏、团”的方式变成大纸球,并逐个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再将幼儿团好的纸球装饰成桔子后四散到户外,引导幼儿变成兔宝宝跳到有桔子的地方蹲下来用手去“拾”,并将拾到的桔子放进兔妈妈的大纸箱里。由于桔子大且轻,幼儿在“拾、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阶段游戏时,我们将报纸变成32K大小,引导幼儿利用5个手指头的力量将报纸“捏捏紧”变成“小球”。由于报纸变小,难度变大,我们先引导幼儿进行“捏紧、松开”的手指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手指的力量,从而在变小球的游戏中更好的使用手指力量完成团小球游戏。我们再用即时贴将小纸球裹起来装饰成枣子,引导幼儿将“拾”到的枣子放在篓子里。“拾”枣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拾不起来、拾起来又掉下去的情况,手把手的引导幼儿用手指将枣子“捏捏紧”后再放在兔妈妈的篓子里,在不断的鼓励和多次的练习下,幼儿逐渐掌握方法并开心的参与其中。
        第三阶段游戏时,我们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将A4大小的报纸平均分成8份,引导幼儿主要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力量来“捏”纸球;第二部准备稍大一点的紫色即时贴引导幼儿将小纸球“裹”起来;第三部将紫色小球粘贴在操作纸上变成一串一串的葡萄。在此游戏的实施中,幼儿不会用手指“捏”成球或不能成形,也因此失去信心。我们及时加入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大门关起来的游戏来锻炼幼儿手部的灵巧性、协调性。在手指游戏的基础上耐心的逐个去引导幼儿双手配合,利用3个手指头的力量去“捏”纸球。在包装的过程中,部分幼儿经验不足,不能巧用手指力量去撕即时贴,我们引导幼儿将即时贴的一角“揉”成皱皱的后再“撕”,幼儿掌握方法再进行操作,多次操作后,幼儿手部动作“揉、捏、团、撕、贴”更加灵巧,双手间配合更加默契,手眼动作更加的协调。
2、利用“蘸、点、转、捏”美工操作装饰——“ 森林大聚会”墙饰游戏。
       第一阶段游戏时,创设森林大聚会的情境。在区域游戏中准备树冠的简笔画,引导幼儿运用油画棒在线内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涂色中,我们发现幼儿握笔时有多种形态,且涂色不均,不在线内。对此,我们首先引导幼儿认识“轮廓线”,再单独指导幼儿用“抓握”的方式拿笔把手腕力量和手部力量沿着“轮廓线”用力涂色。掌握方法后过渡到分色练习,将花朵带入区域游戏中,且涂色区域变小,使幼儿的“涂”色更加。
       第二阶段游戏时,准备了森林里不同动物的简笔画,引导幼儿伸出食指大胆 “蘸”颜料再“点”到小动物的身体上,然后用毛巾擦干净手。实施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可用食指很好的进行“点”画涂色,其他幼儿不会“点”,直接用手在画纸上“涂抹”,画面很脏,我们用手扶着幼儿的手指进行“点”画指导,并引导幼儿利用食指的力量使用正确的方法“蘸、点”换到空白处继续“蘸、点”画的重复过程。而用毛巾擦手时,幼儿只能擦到指腹,引导幼儿将毛巾拿起来围着手指“转”圈圈把手擦干净。
      第三阶段游戏时,将手指“点”画涂色过渡到用棉签“蘸、点”涂色。但棉签很细,在游戏时引导幼儿运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力量去“捏”,幼儿已有“捏”纸球经验,大部分能使用棉签进行“点”画涂色,而个别的幼儿则进行了单独“捏”小球、“拾”小球的练习,使幼儿的手部动作基本达到一致。
      第四阶段游戏时,将幼儿所有作品背面贴上双面胶,再引导幼儿将双面胶撕下来布置成“森林大聚会”的场景。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装饰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时,激发了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的热情,在之后的活动中更加积极投入,也为手部动作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氛围。
3、使用“拔、种、拧、剪”多种材料开设——“动物餐厅”角色游戏。
       第一阶段游戏时,用纸箱布置成一片草地,再将废旧的塑料瓶装饰成可“拔、种”的胡萝卜。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拧”胡萝卜。在游戏时幼儿由于方向不对或用力过大、过小的原因都不能很好的进行,带领幼儿玩“转圈圈”游戏,对方向有个初步的界定后再引导幼儿运用整个手部力量按着正确的方向种胡萝卜和拔胡萝卜给小兔子吃。幼儿手部的肌肉群力量得到了一定的能力提升。
       第二阶段游戏时,用废旧的纸盒子装饰成张着大嘴巴的小动物,准备多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和工具,布置一家“动物餐厅”。鼓励幼儿将超轻黏土做成食物,幼儿在游戏时会用手“搓、捏、揉”超轻黏土变成各种形状的食物,也会不断的有幼儿询问怎样“搓”成圆球?怎样用工具进行拓印?引导幼儿认识掌心,利用掌心在桌子上画圈圈的“揉”,幼儿操作时会将超轻黏土在桌子上动不起来或压扁,不能很好的掌握力度,引导幼儿用力将黏土压扁在桌子上,感知力度后引导压扁幼儿轻一点、不动的幼儿重一点画圈圈“揉、搓”。搓起来后再引导幼儿认识模具的正反面,使用尖尖面去“压”黏土完全压下去后再将工具拿起来即完成。再逐渐将黏土变小,鼓励幼儿将黏土“搓”成小豆豆。在黏土由大变小的过程,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幼儿如何使用合适的力度去“搓、揉、捏”来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
      第三阶段游戏时,准备废旧纸张和安全剪刀(真剪刀),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钻”到剪刀洞洞里,再利用拇指、食指的力量将剪刀分开、合拢剪面条,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手把手去引导幼儿使用剪刀时“打开、合拢”,重复操作练习“剪”面条。
      第四阶段游戏时,准备人手一份的小勺子,鼓励幼儿用勺子将自己制作的食物从张开的嘴巴给“小动物”喂饭。游戏中,幼儿会因为着急、食物掉地、不会握勺而用手去抓食物直接喂。通过情境询问幼儿这样卫生吗?安全吗?再逐步引导幼儿轻轻 “握”紧勺子慢慢 “喂”到小动物嘴巴里。
      第五个阶段在午餐环节,引导幼儿在餐后将饭米粒“捡”起来,在活动中 ,幼儿用手“捏、擦、抹”的到处都是,提醒幼儿可以用手指一颗一颗的“捡”到盘子里。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桌子上“捡”的越来越干净,手部的动作更加灵巧、细致,双手间、手指间的默契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还将其他小游戏生活化、具象化,让幼儿在各种仿真的游戏中,真实的去参与游戏,投入到游戏当中,使“拿、捏、搓、揉、团、剪、捡、抹、拧、蘸、压、点”等动作得到有效的练习。且在平时的生活环节,我们鼓励幼儿主动握勺进餐、指导他们正确穿脱衣服的方法、辨认鞋子的正反以及摆放,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四、整合家长资源,发展幼儿手部动作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特别是小班,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
      在日常放学活动中,主动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表现及进歩。在家长会,我们向家长介绍幼儿手部动作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将幼儿日常手部动作小游戏过程和生活环节中的自主穿脱衣物、主动握勺吃饭的小视频进行有效整合并播放,让家长更加直观的看到自家孩子的变化以及同伴之间的差距讨论鼓励家长讲述幼儿近期在家表现,以及针对如何有效、安全的在家训练幼儿手部动作展开。家长大多细心察觉到幼儿变化,积极参与讨论开发家庭小游戏,使幼儿的手部动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锻炼。
       通过多种多样的家庭亲子小游戏,在锻炼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同时,让家长更直接的参与到教育中,感受幼儿点滴间的进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促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五、总结
     在为期一年手部动作的发展与跟踪观察中,我们惊喜的看到了幼儿们的变化,他们在户外活动中更加灵巧、肢体动作更加协调有力;会使用剪刀沿线剪出简单的线条;会用油画棒勾画出大致的线条表达他们的创意;喜欢动手动脑做自己喜欢的手工;主动握勺吃饭并保证桌面干净、卫生;自己穿脱裤子如厕并在饭前便后主动使用肥皂洗手;自主穿脱力所能及的衣物、鞋子并进行简单的收纳整理……生活自理能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还开展了“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的亲子活动,一项项比赛的推进,家长们看见了幼儿生活技能上的许多进步,激动而欣喜。

这些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这些情境游戏的巧妙运用,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的良好的饮食卫生学习习惯。
文献:金李花《幼儿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培养策略》教育导刊2013.09
窦志萍:培养小班幼儿恰当表达情绪的策略研究》早期教育2019.0 5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