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小班课程故事:我们的“剥剥”日记
关键词:剥、日记、课程故事
陶行知先生提出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幼儿的生活教育离不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卫生习惯的培养。《指南》中提出:幼儿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小肌肉运动进行活动;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等。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和孩子一起,开启了一段关于“剥剥乐”的有趣故事。
一、课程起源
老师,我不会剥
场景一:美味的大虾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有一天午餐遇到大虾时,孩子们面露难色,被怎么剥虾难住了......面对眼前美味的大虾,孩子们使出全身解数。有的拽,有的咬,有的无从下手。纷纷求助老师,“老师我不会剥虾......”、“怎么剥呀?”......
场景二:下午美味的点心时间到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孩子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拿水果时,牛牛说:“我不想吃橘子。”可是明明上次吃橘子时,牛牛吃得很开心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牛牛:“是身体不舒服吗?不能吃橘子?”牛牛摇摇头说:“不是,我不会剥橘子。”淇淇也走过来说:“橘子太难剥了,我手都黏糊糊的。”
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不想吃,而是不会“剥”。平时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剥东西的机会,小手缺乏锻炼。老师适时介入,带孩子们观察大虾的外形特征。来了一场剥虾大挑战,从观察大虾,到挑战剥虾,最后把剥虾的方法变成了小儿歌。有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从情感层面和认知层面都得到了支持和帮助,再次面对大虾时,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自信了。“我成功啦!”“我会剥啦!”这份喜悦是美味的食物无法代替的。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小班幼儿手的小肌肉动作发育还很不完善,那么则更应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时机,让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站在儿童视角,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满足他们亲身体验的需求,从易到难来一场关于剥剥乐的旅程。
二、追随幼儿兴趣
通过观察和团讨,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现阶段的经验:孩子知道哪些食物是需要剥的,但对于怎样算剥好还不能掌握。同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动手尝试的机会,对于食物的正确剥法不是很了解。
那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需要剥的呢?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梳理经验,我们邀请家长在家和孩子进行了“剥剥乐大调查”的活动,引导家长鼓励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需要剥的食物。
调查结果新鲜出炉,我们进行了讨论,发现有4类食物是需要剥的。
①水果类,比如橘子、香蕉、葡萄……
②食材类,比如毛豆、蚕豆、大蒜、鸡蛋、虾、红薯……
③坚果类,比如花生、开心果、核桃……
④零食类,比如糖果、牛肉粒、山楂卷……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食物需要剥了才能食用,那你会剥的东西有哪些?还不会的有哪些呢?有的会剥香蕉,有的会剥鸡蛋,有的会剥花生......根据幼儿的调查表统计结果,我们发起了一项“剥一剥大挑战”活动。分别选择水果类、食材类、坚果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进行挑战。
三、剥剥日记
3月2日—3月11日
剥橘子。橘子怎么剥呢?石头说:“要从橘子的小点点上往下抠。”程程说:“不对不对,从橘子的肚子抠。”孩子们各说纷纭,有的说先从上面抠,有的说从中间抠,那到底该从哪里剥起呢?我们进行了一次剥橘子的较量。
(“从哪里开始剥呢”)
结果发现:
①从橘子顶部开始剥,相对较硬,不太容易剥。
②从橘子中间开始剥,很容易把橘子剥破。
③从橘子底部开始剥,最容易“突破”,还不会把橘子肉剥破。
总结:从橘子软软的底部开始从上往下剥,最好剥也剥得最快。
于是我们把孩子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橘子“肚子”抠一抠,从上往下拉一拉,用手把“背”挖出来,一个橘子剥好了。有了儿歌之后,孩子们就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剥橘子的方法了。
3月14日—3月18日
剥香蕉。既然剥橘子的步骤可以编成儿歌,那剥其他食物的步骤是不是也可以编成儿歌呢?孩子们在剥香蕉的时候,边剥边想自己的步骤。于是我们将香蕉的步骤也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香蕉头,折一折,从上往下拉一拉,一根香蕉剥好了。
在尝试简单的水果类剥一剥后,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并认识到剥一些食物的步骤共性,如:剥香蕉和橘子都可以“从上往下拉下来”。游戏化的挑战活动,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尝试的愿望,而将复杂的“剥”的方法编成易理解、易诵读的儿歌,帮助幼儿形成了比较正确和完整的动作表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练习手指的控制力,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为接下来挑战中级难度打下基础。
3月21日—3月25日
剥鸡蛋。为更好地锻炼幼儿的小肌肉,于是我们开始了食材类剥一剥挑战。剥鸡蛋开始啦!我们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依依说:“先敲一敲,把蛋壳敲碎就能剥下来了。”七喜说:“在桌上滚一滚,壳越碎越好剥。”玥玥说:“把鸡蛋大的那一头敲碎,有一个大洞,就从大洞这里开始剥。”
有了前期剥一剥的体验,孩子们在桌子上把鸡蛋敲一敲,滚一滚,表示敲得越碎,越好剥。在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大拇指和食指暗暗发力,原来抠一抠,捏一捏、撕一撕都离不开这两根手指呢!
3月29日—4月6日
剥坚果。经历了水果类和食材类的挑战,孩子们对于剥的技能又进一步的提高了,对于剥的兴趣丝毫不曾减少,于是我们决定挑战坚果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坚果的难度系数和安全问题,我们在生活区投入了少量坚果进行小组练习。“只要找到小裂缝我就能成功!”孩子们找到诀窍之后,剥的越来越顺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挑战练习后,孩子们对自己剥的技能越来越自信,因此在平时吃需要剥的东西时,经常能听到孩子说:老师,我自己剥!我在家也帮爸爸妈妈剥东西呢!
不管是剥简单的橘子香蕉,还是剥鸡蛋大蒜,或是需要用到工具的坚果类,都难不倒我们小朋友。从动作熟练度上看,全班幼儿动手剥东西的能力明显提升。中低难度以下的剥食物任务,班级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到动作娴熟。当然,对于剥虾这类比较高难度的挑战,幼儿动作的熟练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成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动手机会。
四、课程延伸
在操作中,孩子们不仅得到锻炼和练习,还分享起在家剥核桃、夏威夷果时用到过工具。关于工具的发现兴许会是课程活动接下来的另一条线索呢!
看着剥下来的壳,孩子们问:扔到哪里呢?不扔!在老师的眼里,它们都是宝呢!剥下来的果壳、果皮保存好,留在了生活区、美工区。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试着用这些果壳、果皮进行艺术创作。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特征之源就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蕴藏着教育的无限契机。《指南》中关于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教育建议指出,应“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教师以此为理念的“剥一剥”课程活动,给予幼儿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一开始不会剥到愿意剥、有方法地剥,再到喜欢剥,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锻炼了小手,增长了经验,获得了成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