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动态的过程——读《幼儿园种植活动小小园丁》图书有感

种植园地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环境的基础必备,春天带着孩子们播种,秋天和孩子们观察果实收获,这些都是幼儿园教材课程中的常态安排,有配套的主题教学文字资料,我们都是跟着教科书里的课程按部就班实施着……,可是在种植后的养护和长线观察却是我们一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种植园地里也曾发生长虫、晒伤、鸟儿偷吃果实等有趣的故事,有时我们看见了发现了一语带过了,就没有下文了……

图书《幼儿园种植活动小小园丁》中记录了13个种植课程实施案例,里面鲜活的描述了从计划到丰收之间的每一个细节过程,如玉米种植的间苗,高粱种植后秸秆游戏的再利用,西红柿种植的掐枝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里面最频繁出现的两个字“观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观察中的兴趣点,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植物的养护。从中我的理解是种植活动并不是一两个课程就能完成的,它更需要长线观察,养护也不单单只是浇水、晒太阳,它会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这都需要教师对植物种植与生长进行再学习,对幼儿观察进行多收集,才能在适合的时间给予幼儿学习最适合的教育支持。而这就是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新思考,就如这本书的作者刘令燕在书中小结到的一段话:“教师进一步理解了课程是动态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结果而不是静态的文本。在种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每个主题都不是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文本展开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现,生成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因此,种植课程是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综合体。”所以,在种植养护课程中,教师们不能固化的把种子课程设计规划成一节节的课,预设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因为抓住很多意外的惊喜才是幼儿种植中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在种植中设立长远目标“种植、养护、观察、收获”,而记录每一天里的种植观察是重点,遇到问题抓住教育契机追寻查询收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这才是种植课程中的闪光点。

我在种植方面是一个门外汉,和孩子们一样对种植蔬菜一窍不通,而我班年轻的李老师对种植经验丰富,常常带着我们在种植园地的养护过程里发现许多奇妙现象。秋天里,她拍了一张种植园地的图片分享给我们看,我们看见的是一坨松软的土,就像大号的蚂蚁粪便,在李老师的介绍下,我们才得知是蚯蚓钻过的土产生的变化,进而了解蚯蚓是帮助我们松土的好助手。此后,当幼儿发现类似松土时,就会说道:“今天蚯蚓又来帮我们松土了!”孩子们一改以往对蚯蚓这软体动物的“嫌弃”,更增添了一份亲切感。夏天里,种植西红柿,我们和孩子们查阅资料,浇水、掐枝,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西红柿们也如我们期待的一样长出了一个个果实,当我们满怀期待的等着果实由绿变红成熟时,大家突然发现叶子变得“没精打采”的,但我和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李老师着急的说:“坏了!西红柿晒伤了!”这是,我们才知道植物需要阳光的同时也需要防晒。大家手忙脚乱的想了各种防晒方法,带来了各种物理防晒的材料,布料、塑料袋、大遮阳帽,直到李老师找来了一种叫做“防晒网”的东西,为西红柿们支起了防晒棚,每日呵护,每日期待,却每日看着西红柿们一点点枯萎直到死亡,失败的滋味并不好受,也让我们记住了每一种植物的种植养护有着它特有的生长喜好,只有在种植之前做好资料的查阅,记录并制定专属的养护计划,把“保护措施”坐在前面,预防为先,就能减少我们种植中的失败。

种植经验的积累让孩子们和我越发喜爱往种植园地跑,期待着今天又会有什么新鲜事发生,期待着植物们每一天如“火箭”般的飞速长大。或成功;或失败;或喜悦;或伤心;这样的课程是不是更吸引人呢?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